党建活动

【抗疫纪实】教师教育学院:人人肩上有担子 人人心中有责任
发布时间:2022-07-24 浏览量:0

疫情防控是一场硬仗、大仗,也是一场考验学院战斗力、团结力和向心力的重大战役。自3月中旬学校双向封控管理以来,学院师生勠力同心,勇往直前,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中去,坚持防疫、发展两不误,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师教人的使命与担当。

守好责任田,当好“领头人”

书记曹志新、院长田宝军靠前指挥,率先垂范,第一时间进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点工作,着力推进人工智能+教师教育三个项目、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教育硕士毕业就业等重点任务。在学校领导的统筹部署下,学院与国资办、信息化中心等各部门协作,完成了智能师教大厦的功能设计和评审答辩、5G+互动教学六大场景建设选地和升级改造、5场人工助推教师教育专题讲座,并利用现有设施进行面向全校的人工智能助推的思政课1次,多屏互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智慧教室、远程录播等技术应用其中,精心创设“沉浸式”式现代课堂情境,为我校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师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教学副院长李艳灵克服孩子中考和家人生病需要照顾等个人困难,谋划、组织、参与公费师范生培养改革、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教研室建设与教学活动开展、“基础教育名家讲堂”面向全校师范生开放、举办专业开放日等。刚到科研副院长岗位工作的“新人”李川,告别刚满9个月的孩子,第一时间进驻学校。他勤学习、多联络、注重细节创新,全力做好184位考生的复试工作。初次接手研究生复试工作,他在学习、总结已有文件和经验的基础上,超前布局、提前谋划,不断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开展复试组长、助理培训,备好复试材料,备足防疫物资。面对人手紧缺的困境,在学院领导和11位学科负责人的帮助下,积极联系马院、物理、化学、地理等12个院系的专家,动员在校的学院教师克服困难,组建复试专家团队。针对复试成绩需要多维校验的新挑战,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多项校验成绩的方式方法,确保复试成绩校验工作的零差错、零失误。

党旗引领,党员先行

“敬彩老师,您还是申请回家休养吧!”“不用,我没事,坚持几天就好啦!”从封校第一天开始就坚持驻校的教工支部书记张敬彩老师,在脚崴了之后面对同事们的关心时如是说道。尽管自己行动不便,但她仍然选择继续和学生们在一起,坚持线下授课,一丝不苟地组织完成了学科教学(英语)招生复试、研究生毕业答辩、指导学生参加“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研究生导师的责任和作为一名支部书记的担当。

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学院在实行疫情防控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坚决落实各项工作任务。领导班子、教工支部书记、全体行政人员共有超过二分之一的教职员工克服困难,于3月13日进驻校园。他们当中有年龄超过50岁的教职工,有初为人父的新手奶爸,也有还是父母眼中的孩子的“九零后”。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们义无反顾,主动请缨,坚持在一线开展教学和各项工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进驻学校的教师们全部走进学生中间,开展了18场次的专业面对面座谈,或指导论文选题,或指导就业面试,或疏导焦虑心理,或解答思想困惑。

尽管没有抗疫前线的惊心动魄,但是平凡岗位执着坚守的背后是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责任担当。舍小家为大家,汇小我成大我,也用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深层含义。

在党员教师的带动引领下,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纷纷加入志愿服务工作,他们活跃在每周核酸检测的现场、早中晚围墙值守的区域,有时与朝霞同行,有时与星光为伴,有时冒着高温暴晒,有时迎着绵绵细雨,他们身着的红马甲和胸前飘动的执勤牌,成为从春到夏最靓丽的一抹红。

战疫有我,致敬最可爱的年轻人

学院的两名辅导员都是“九零后”。她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即使是女孩子,也有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和勇毅。“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一直都在。”春季是学生危机事件的高发期,辅导员郑思佳陆续处理了多起紧急情况。当学生因脑出血晚上突然发病时,她一夜没睡,陪学生住院治疗。当学生被门撞到头时,顾不上吃饭的她陪学生去医院缝针。当学生肚子疼得厉害时,她急忙赶到宿舍,喂学生吃药,帮学生按穴位止痛。

作为2022届187名毕业生的辅导员,崔月更是从未叫苦叫累,两个多月以来一次家都没回过。面临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崔月积极关注毕业生思想动态,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和职业困惑,从组织开展就业讲座和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到为封闭在校的学生协调网络面试间,在全力保就业、稳就业上用心、用情为学生做好服务。在为校外毕业生邮寄行李时,她顶着炎炎夏日亲自上场,把学生的行李从宿舍六楼一趟趟地运送到邮寄地点。辅导员们将一颗真情实意的爱心奉献给学生,或许更多的是一种义不容辞,一份避无可避的责任,也正是这份勇于承担让年轻人的生命体验得以丰盈。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先锋和榜样。他们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着新一代师大新人、师教新人的青春担当。

凝心聚力前行  师生携手共进

胡海霞副书记说:“要重点关注校外学生的学业问题,要做好不能返校原因的解释工作,关注他们的心理波动,把教育、引导和帮扶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儿上。”学院导师、学工队伍实施一对一包联,定期与校外学生电话沟通,了解他们在学习、毕业论文及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对特殊学生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关心勤、措施实。同时,针对在校学生开展纪律教育和思想引导,并通过走进宿舍谈心交流、组织趣味体育活动、专门设置网络面试间等形式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为了保证未返校毕业生的行李能邮寄到家,我院团委临时组建了一支青年志愿者突击队。面对学长学姐们繁多的物品,研一的志愿者们积极主动联系,从行李打包到邮寄信息核对,他们一丝不苟,圆满完成了行李打包邮寄的任务,获得了学院的一致好评,也让2022届毕业生在惜别师大时内心充满了暖暖的情谊。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在师生歌唱展示活动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唱着周杰伦的《简单爱》,大家用手机的手电筒作为荧光棒化作点点星光将现场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一场特殊时期的师生联谊晚会是这段艰难日子里所有师教人心中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家人的温暖  甘甜的幸福

“老师们快来办公室领取学院发放的物资呀!”办公室主任宁老师把牛奶、酸奶、黄瓜、西红柿、油桃等按一人一份分装完毕,赶忙在工作群里通知老师们领取。陈雪梅老师来到办公室,边笑着边说,“真好,上次发的西红柿可好吃了,刚吃完学院又给续上了,真是太及时了!”“黄瓜和西红柿可是好东西,去火!”曹书记后脚迈进门来,笑盈盈地说道。

封校封住的也许是自由,但封闭不住的是温情。为了让老师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吃得好一些,营养跟得上,学院定期向老师们发放奶制品、水果、休闲食品等,其中有年龄较大的老师们爱吃的黄瓜、西红柿,也有年轻人爱吃的薯片、零食。封校期间,学院还组织老师们到食堂一起包饺子。大家分工协作,边聊边干,其乐融融的气氛宛若一个大家庭,吃着亲手包的饺子,仿佛也吃到了家的味道。为了让大家住得更舒心,田院长、曹书记统筹安排、办公室主任和工会主席协调联系,为所有驻校老师安排了国培大厦的房间住宿,还及时给老师们发放了脸盆、牙膏、香皂等生活用品。解决了驻校老师们的后勤保障问题,也就稳住了“军心”,就能让老师们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

草长莺飞,百廿学府的海棠花因为有了琅琅读书声才开得更美;碧叶连天,青春师大的石榴树因为有了辛勤的浇灌才能孕育出香甜的果实。师教人始终以奋斗的姿态投身到疫情防控和教师教育事业发展之中,在教育中展示人格、在信念中演绎仁爱、在平凡中追求卓越。